古建精魂启慧心民宿新韵筑梦来 ——风景园林专业西递古村实践教学纪实(四)

作者:胡星哲 时间:2025-04-12 点击数:

2025年4月11日,西安工程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师生走进世界文化遗产黟县西递村,在这座被誉为“明清建筑博物馆”的千年古村中,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专业对话。从雕梁画栋的宗祠到焕发新生的民宿,同学们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,触摸建筑的温度,感悟设计的真谛。

探秘宗祠:解码传统营造的智慧密码

晨光中,胡氏宗祠敬爱堂的巍峨门楼映入眼帘。同学们手持测绘仪,穿梭于三进院落之间,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准记录每一处梁架尺寸与空间比例。“面阔五间、进深九檩的规制,暗含‘九五之尊’的礼制思想。”追慕堂内,同学们仰首凝视檐下斗拱,彩绘的“锦纹方心”在晨光中流转生辉,笔尖在速写本上沙沙作响,将繁复的纹样转化为设计语言的初稿。

徽派建筑马头墙“‘五岳朝天’的轮廓不仅是防火屏障,更是天际线的诗意表达。”同学们发现,天井的宽高比经过精密计算,既能引光入室,又可通过檐口导流雨水,这些发现被逐一标注在剖面图上。宗祠门楼的砖雕“百鹿图”更令众人驻足——鹿群或饮或奔,松石掩映间,200年前的匠人竟以刀为笔,在方寸间勾勒出一幅立体山水长卷。“每一刀都是对自然的致敬。”有些同学轻抚砖面,感慨万千。

寻访民宿: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实验

午后,师生们转向西递村的民宿群落。在“ABER士山度假”民宿中,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民居的现代蜕变。设计师将百年老宅的夯土墙与钢结构玻璃幕墙并置,天井中央悬浮的竹编艺术装置,既保留了“四水归堂”的格局,又以光影游戏重构空间叙事。同学们围绕庭院中的“枯山水茶席”展开记录,感受着碎石铺就的波纹与远处的马头墙形成虚实对话;探索新旧材料的交接细节,思索钢梁如何通过榫卯结构与木构架无缝衔接。

其他民宿如“归云山房”“竹隐溪舍”同样引发思考。旧石磨嵌入步道、槅扇门解构为光影隔断……这些案例让同学们意识到,风景园林设计既是文化的守护者,更是时代的叙事者。

心灵共振:专业自信的悄然生长

夕阳为古村镀上金边时,同学们已收获颇丰:敬爱堂全貌测绘、民宿景观分析、纹样采集等考察任务已经初步完成。从宗祠砖雕的卷草纹到“ABER士山度假”的星空瓦片,传统元素在笔下完成现代转译。风景园林学的绝不仅是技法,更是如何让历史与当代对话,景园空间与生活的共鸣。设计的最高境界,是让旧时光的呼吸融入新生活的节奏。

暮色中的西递村静谧如画,而同学们的心中已燃起火焰。当宗祠的庄严邂逅民宿的灵动,当夯土墙的厚重遇见钢结构的轻盈,这场实践教学早已超越技术训练,成为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心灵启蒙。明日,同学们将带着这份觉醒,继续在山水间书写属于新一代园林人的篇章。


Copyright © 西安工程大学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:西安市临潼区陕鼓大道5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