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3日下午,主题为“型钢再生混凝土柱-钢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”的学术报告在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322会议室顺利举办。本次报告邀请西安理工大学土木系马辉老师担任主讲人,全体研一学生到场聆听。

报告中,马辉老师首先介绍了课题背景:再生混凝土因新老砂浆界面粘结力低、老砂浆强度低且脆性大、再生骨料破碎形成微裂缝等问题,存在性能降低的短板,而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是提升其性能的重要技术路径。

随后,马辉老师围绕组合框架节点的力学性能展开详细分析。试验数据显示,再生骨料取代率对组合框架节点耗能能力影响较小,但随轴压比增大,中节点与边节点的耗能能力会逐步降低;在刚度退化方面,试件刚度会随荷载和位移增加而下降,初始刚度随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大而减小,且刚度退化速率会随取代率提升略有加快。
本次报告结合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,为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,也为绿色建筑材料的性能优化与抗震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。现场学生表示,报告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价值,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。
此次研究生学术月活动,为广大研究生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学习的优质平台,通过专家分享前沿知识与实用技巧,助力研究生提升学术写作能力,推动学术素养培养工作深入开展,也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添砖加瓦。
专家介绍:
马辉,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主要从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、再生混凝土结构及绿色建筑结构等方面研究。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,其中SCI/EI检索收录30余篇;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,实用新型专利25项;出版学术专著2部;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