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实践纪实(二)】 踏寻红色印记,传承革命精神 —— 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榆林市吴堡县“河清碧岸 绿富同兴”暑期社会实践团探访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馆

作者:赵志聪 王雅伟 时间:2025-07-17 点击数:

7月15日,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榆林吴堡县“河清岸碧绿富同兴”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馆,开展了一场意义深刻的红色研学活动。在实地探访党中央转战陕北革命旧址的过程中,团队成员深切感悟革命精神,夯实信仰根基。

追寻历史轨迹,体悟峥嵘岁月

步入纪念馆,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与期待之情,聆听着纪念馆讲解员生动且详实的讲解。1948年3月23日,这是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,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毅然东渡黄河。彼时,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如阴霾般笼罩,但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魄力,做出“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”的果敢决策,主动撤离陕北,开启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征程。

讲解员着重还原了渡河时的诸多细节。为保障此次行动安全,当地船工精心挑选了8艘坚固木船,并选派14名技术精湛的船工骨干。毛主席登船前,深情回望陕北大地,满含眷恋地慨叹“陕北是个好地方”。当船行至激流汹涌处,主席更是发出“游过黄河”的豪迈之言,尽显革命者无畏的非凡气概。

16172B

成员们伫立在一幅幅历史照片与一件件渡河实物前,神情专注而凝重。这些展品似有生命,轻声诉说着“惊涛骇浪中的战略转折”这一恢弘篇章,将成员们带入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,使大家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为理想与信念勇往直前、无所畏惧的伟大精神。

自主参观感悟,沉浸历史氛围

聆听完讲解员的精彩讲解后,实践团成员开启自主参观之旅。他们三五成群,或驻足凝视,或低声交流,沉浸在纪念馆浓厚的历史氛围中。

成员们漫步于展厅,仔细端详每一份珍贵文献资料,认真阅读每一段详实文字介绍。泛黄纸张、褪色字迹,皆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,诉说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与伟大精神。大家仿若穿越时空,与历史进行深入对话,深刻领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。

面对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场景复原图,成员们驻足良久,思绪飘飞。图中革命战士坚定的眼神、忙碌的身影,以及群众积极支前的热情画面,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军民鱼水情深的深厚情谊,也更加坚定了实践团成员传承红色基因、为人民服务的决心。

瞻仰东渡遗迹,缅怀革命先辈

随后,实践团成员来到毛泽东东渡纪念碑前。这座纪念碑庄严肃穆,高高矗立在黄河岸边,宛如一位忠诚卫士,默默守护着这片承载历史记忆的土地。碑身文字苍劲有力,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,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。关于这座纪念碑有个小知识,底座长13m,这象征着中共中央自1935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东渡黄河,在陕北整整奋斗了13年。碑身高度27m,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1948年东渡的27年奋斗历程,它是那段历史的见证,激励着我们铭记先辈功绩,传承红色精神,为国家繁荣而奋斗。

2B2663

成员们整齐列队,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纪念碑注目行礼。目光中寄托着大家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。在庄重氛围中,全体成员向纪念碑三鞠躬,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无限追思。他们目光坚定而虔诚,似在向先辈承诺,将继承和发扬其遗志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。

342FE6

不远处,当年毛主席东渡时乘坐的船只静静陈列着。虽历经岁月洗礼,但仍散发着质朴而坚韧的气息。成员们围绕着船只仔细观察每一处细节,想象着当年毛主席乘坐此船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破浪前行的场景。这艘船不仅是历史文物,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,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往直前。

380251

党员重温誓词,坚定理想信念

实践团队中的党员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,面对鲜红党旗,庄重举起右手,重温入党誓词。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,拥护党的纲领,遵守党的章程……”誓言铿锵,响彻黄河岸边。每一字都饱含党员对党的忠诚与坚定信仰,每一句誓言似是对革命先辈的庄严承诺。此刻,党员们更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,纷纷表示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在今后的学习、生活和工作中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全部力量,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光芒。

307AE0

此次红色研学活动,如同一座灯塔,让他们深刻领悟东渡精神的内涵与力量,为实践团成员照亮前行道路。未来,西安工程大学“河清岸碧绿富同兴”实践团将继续以革命精神为指引,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。

(撰稿:赵志聪 王雅伟 审核:鱼园)


Copyright © 西安工程大学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:西安市临潼区陕鼓大道58号